本帖最后由 山西老秘 于 2012-3-6 09:06 编辑
3 e" n; f, D. k* _$ M7 ^4 y- w& I$ |( H8 P' t
参加工作以来写材料的一些思考和体会002
9 `" ]" V5 [( I3 b' l7 n: v2 m/ D: [6 g+ ?4 R4 I" H
: ~3 h, ?$ R. m9 j, ] 傍晚,温泉公园散步途中和林主任讨论了材料的写法,总的感觉是:写材料不可拘泥形式,要抓住问题。7 B" G' \' \$ ]4 u7 K5 ?# Z! N
2 K, X" \& p$ M- }
关于这一点,最近在撰写参阅,体会较深。抓住问题,有自己的思考,能给领导有用的建议,是搞材料的人要达到的首要问题。 + O |& x0 O4 R# Q9 S' w9 r! S2 W
+ ?5 A# a1 {+ M2 |3 Q. x 那么,如何抓住问题?第一,要吃透材料,如有必要最好亲自调研;第二,认真研读相关的政策和文件,政策和文件的研读要仔细,切不可走马观花,如果犯了这方面的错误,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;第三,大量阅读其他相关的材料,并与手中的材料进行比较。8 ]' A0 h0 r# y) e- ?$ B& p4 Y
/ R; S' A7 V' z7 b) S 在上述的基础上,认真分析材料,提出自己的看法。8 b( i. \/ b4 E# G
: N- m% j8 b6 D. U, |+ V p1、思路决定出路。写材料,尤其是写信息类材料,思路第一位,没有好的思路,即便是有再华丽的辞藻,再有气势的句子都是枉然。公文不是散文,更不是美文。什么是好的思路,概而言之就是把好脉。公文顾名思义,为公之文,政治永远是挂帅。敏锐地嗅到领导或上级的需要,按需“供给”,“对症”下笔。比如,创先争优活动开展,立即动笔写基层有什么反响。又如,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颁布了一年多,写基层如何运用改革成果。此类文章,一般都能被采用。记住:要准、要快,把好脉,要抢抓时机。一旦时机错过,同类跟风的文章大量涌起,那么你的文章就只能石沉大海了。' w2 a; |6 }5 n; V# b! L; ?, m
! j. E7 Z9 o5 K9 S 2、运作终成正果。由于长期参与编辑修改材料之故,看过太多平庸的文章,由于种种因素,也能采用。对此,左岸学人不想多做解释,想必各位自能心领神会。
) l, ?+ l, `3 V3 D+ I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