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《文稿,还能这样写》作者雄文《笔杆子碎语》作者王一端《机关文稿写作入门》作者杨新宇《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》作者何新国
最新《公文写作培训课程》直播间《公文写作百法例讲》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、《老秘笔记》作者老猫《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》作者胡森林
开启左侧

眭达明:好秘书的榜样力量

[复制链接]
小范 发表于 2012-4-13 07:19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 
 学吴融办文: J5 a2 u: S& _5 q6 F' C

- }& ^( ~; {5 m* J% e5 A* U( N  唐昭宗继位不久,即任命宰相韦昭度兼任中书令,充当西川行营招讨使。新科进士、诗人吴融被韦昭度聘为掌书记(秘书)。3 J) Y/ Y7 p' z0 A- P2 i# l6 x

9 T  o' |& T* P) W* x7 y  吴融一出道就能到“使相”(宰相兼节度使或招讨使在当时被称为“使相”)手下做事,成为他的秘书,自然感到异常荣幸。他本来就喜欢写东西,所以工作热情非常高,不仅主动抢活干,而且每当写好一篇文稿,就马上送给韦昭度过目修改。开头,韦昭度还会认真翻翻他写的东西,后来便有些不耐烦了,常常看都不看就弃置一边。吴融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,心里感到万分苦恼。他很想当面请韦昭度指点迷津,但韦昭度总是一副很威严的样子,想接近他都心里发毛,哪敢开口问他事情。
! l" l% e1 o3 ?, U; e& E' m+ z
# d! K4 p; e4 S+ |6 C  吴融实在无法,就找了一个与韦昭度关系密切并能说上话的人,请他在韦大人面前说几句好话,并转达自己的一片诚意:“我能够有幸成为韦宰相的秘书,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用自己出色的工作博得宰相的青睐,报答宰相的厚恩。我虽然才疏学浅,常常为此感到惭愧和自责,但对待工作还是认真负责,很卖力气的。我很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,最终却还是不能让宰相满意,所以我现在十分苦恼和害怕,不知道今后该朝哪方面努力。”听了传话后,韦昭度这才明白自己的做法和态度对吴融造成了伤害,于是笑着对那人说:“吴秘书诚然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,但每次起草文稿,他都是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和口气,似乎与我老夫毫不相干,这样的文字我哪里看得下去?”吴融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,于是狠下决心改正。从此以后,他受命起草文件报告,不仅与领导同步思考,善于通观全局,而且在文字语气上尽量模仿韦昭度的风格,果然得到他的赞赏和喜爱。
) Z5 c. c3 Q5 u& m% M
6 g) o: P( F; |: u9 I$ B' O  【点评】
4 v* }6 W) d1 @, k5 Q7 J9 @7 l: V2 o! A2 e  L% `
  秘书为领导捉刀代笔,?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9 d! ^) i/ e! G' `+ ~6 f
0 }3 y+ m! p, u3 q% h
  学孙处约办事
1 w! b; o* N( a8 T% f( B0 j  U5 D; ?- h9 X+ h6 W8 W
" u3 s  }- a% F& y: }0 C
  唐太宗贞观年间,孙处约、高智周、郝处俊、来济四人共同依附江都石仲览。石仲览有器识,知道这四个青年人日后必定飞黄腾达,于是倾财相助。有一天,石仲览请他们四人谈谈各自的理想和抱负。郝处俊说:“丈夫惟无仕,仕至宰相乃可。”高智周和来济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。只有孙处约出言谨慎,说:“得为舍人,在殿中周旋吐纳可也。”也就是他的最高理想是做一名中书舍人,在金銮殿为朝廷起草公务文书。9 r( J. J: Y  L1 E

3 z) Q) @6 x+ H& W+ _& z  到了唐高宗永徽年间,来济已官至中书令(宰相)、检校吏部尚书(吏部是古代中央主管干部人事工作的部门),而孙处约这时才以瀛州书佐的身份调入朝廷工作。在安排孙处约的工作岗位时,来济在他的调令上批了“如志”二字,也就是根据他本人多年前的愿望,安排他到中书省工作,担任中书舍人。据史书记载,后来不但来济、高智周和郝处俊都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愿望,当上了宰相,在唐高宗麟德元年(664),孙处约也被任命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,当上了宰相,于是史书上说他们“后皆至公辅矣”。! W2 o; U% [9 B4 @

- O3 X2 J( ^# v+ Q; g* q3 Y% A0 c  孙处约如愿以偿当上中书舍人,如果说是沾了朋友来济的光,得到了他的特殊照顾,那么后来也能当上宰相,则完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。) z$ X3 j( }& g& z9 h, n" d

$ B! z* @) j; e' F& D6 t8 Q% o; e5 h+ ~  做了中书舍人后,孙处约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不错。他精明干练,能力很强,很会办文办事,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。当时政务十分繁忙,需要撰写的文书又非常多,孙处约常常忙得废寝忘食,日夜不分。中书令杜正伦专门给唐高宗打报告,要求增加一名中书舍人,为孙处约分担一些事务。唐高宗却说:“处约一人,足办我事,何须多也。”一方面说明唐高宗对孙处约的工作表现非常了解和欣赏,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孙处约的办文办事能力的确很强,工作效率确实很高。
+ B$ b0 U7 T0 ]! u4 S$ t# B+ ~& Y: c  N2 x
  【点评】- m2 w8 H. R& q- ^

7 D% ]$ x+ Y- y8 N( R* S5 o  由于孙处约做秘书期间的表现极其出色,后人于是称他为“了事舍人”。所谓“了事”,就是精明干练,清楚明白,敏捷能干,很会办文办事之意。一个秘书能够得到这种评价,自然是非常难得的。
* u% m, z, G' L; k. F( a
' U% u! M3 O1 a) Y  一个合格秘书,仅会写作公文还不够,还要会办事、能办事。这样的秘书如果没有别的缺陷,即使没有当大官的野心,命运也会在暗中垂青他。会办事是一种能力素质,也是一门艺术。孙处约后来能够当上宰相,虽然大大超过了他年轻时的理想抱负,但想来一点也不奇怪。
7 o- j5 _, |% i0 g
6 c' p' D  m& y; u' B  学李鸿章谋议
1 G9 t5 z/ t7 g8 i; V6 x, y" n9 H
  除会办文办事外,如果还能具备较强的谋议能力,这样的秘书不仅领导最欣赏,而且往往被视为“心腹”。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做幕僚时,之所以受到曾国藩的激赏,很会办文办事当然是重要原因,但曾国藩更看重的,还是李鸿章的谋议能力特别强。下面这件事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。8 C; H$ n& \8 z5 q

3 U6 _" F+ D9 `  1860年秋天,英法联军攻占天津,直逼北京城下。咸丰皇帝逃往热河途中,给驻扎在安徽祁门的湘军统帅曾国藩下了一道圣旨,要他速派鲍超率部北上救援。鲍超是湘军的一员悍将,他指挥的部队称为霆军,很有战斗力。接到命令后,曾国藩左右为难,举棋不定。他既不愿意湘军主力被朝廷抽走,落入别人的掌握中,又不敢公开违抗皇帝命令。在起草复文之前,曾国藩决定集思广益,请幕僚们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。大多数幕僚主张派鲍超北上勤王,只有少数人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,因而反对发兵。李鸿章却别出心裁,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。他认为:英法联军已在北京城下,以他们的实力,破城而入只是朝夕之事,湘军千里迢迢派兵北上救援是远水不解近渴,不仅于事无补,而且徒劳无益。再说,英法联军即使打进了北京城,最终无非是和朝廷“金帛议和”了事,他们不可能和满族人抢皇帝做,真正威胁清王朝统治的还是太平军。但救君父之难是臣子义不容辞的职责,公开反对发兵既不明智,也有犯上嫌疑,万万使不得。李鸿章于是给曾国藩出主意说:我们不妨采取拖延的办法来对付,过两天再给皇帝上一道奏折,说鲍超只是一员战将,威望和能力都不够担当援兵统帅的责任,请朝廷于曾国藩本人与湖北巡抚胡林翼之间选择一人为主帅,统兵北上,护卫京畿。但从祁门到热河,最快也要十天半月,等奏折送达皇上手中时,形势肯定发生了变化,已经不再需要湘军北上了。这的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,曾国藩欣然采纳了他的意见。果然,朝廷很快便有新的命令下来:和议已成,援兵无须北上。李鸿章的这个主意帮了曾国藩的大忙,让曾国藩看到了李鸿章过人的政治才干和高超的政治手腕。从此,曾国藩对李鸿章格外看重、着意培养。1 D4 L2 D* y' L

* k+ D, B8 c) N; g- F  【点评】, q5 E1 [4 S0 w% G; i7 L( I
& y0 P# e+ Y$ u' I7 g; r8 W
  参谋职能是我国秘书人员的传统职能之一。古代秘书人员在行使参谋职能时,并不像咨询机构的专家或专业谋略人士那样,以“卖点子”为专职,而是将参谋活动渗透到具体琐碎的秘书实务即办文办事之中,这是他们发挥谋议作用的主要方式。这种以秘书实务为秘书工作的基础和本体,谋议作用通常是在完成秘书实务过程中得以体现的参谋方式,不仅可以使秘书的办文办事职能和参谋职能相互依存、相互促进,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广大秘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,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,从而大大提高秘书工作效能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,办文、办事和谋议这三种能力素质是缺一不可的,是秘书们应该具备的。
 

精彩评论3

正序浏览
文鉴 发表于 2012-4-13 11:07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 
公文写作百法例讲
作者从秘书和领导角度出发,以四“同”为中心探索如何构建秘书与领导的和谐关系。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:一是提出了两个新提法:“有限权力”和“伴从关系”。二是从“衣食住行”这四方面阐述秘书怎样做好领导的生活安排,这是必要的,因为秘书不单单做好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,也要做好生活上面的服务和料理工作,这样能让秘书与领导之间关系更为紧密,工作起来也能更和谐。; [) h6 g- o& n" `7 s# c9 ?5 l* }* C
我认为,文章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。一是在同心、同向、同步、同频的分论点中,有交叉的地方,例如同向的“秘书是领导的大管家”和同步的“秘书要当领导的影子”这两部分有一些东西是差不多的。是不是可以讲内容在集中一点呢?例如把同心放在秘书与领导的思想理念一致这个角度,同向则是工作目标一致性角度,同步是工作方法的一致,同频是工作效率的一致性。二是秘书与领导同时产生?《谈办》的作者认为,秘书工作是随着原始社会后期辅助协助统治者需求的产生而产生的,秘书工作的出现先于秘书官职(史官)与秘书制度。三是在语言上使用了过多的四字成语,显得繁芜。例如,在秘书对领导忠诚不移这段,作者用了在行动上拥戴领导、听从指挥、保守机密、尽职尽责、诚实守信、正直不阿、乐于奉献,从不弄虚作假、阳奉阴违、欺上瞒下,读起来显得费力。
2 F! w# ^; S9 u  m
 
诚效 发表于 2012-4-13 14:12:5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 
老秘网虚拟稿费
正在学习中~~~谢谢楼主
 
刀锋上的舞者 发表于 2012-4-16 11:33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 
专业写文章
     秘书的三项工作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   学习了
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0关注

8粉丝

77帖子

排行榜
作者专栏

关注我们:微信订阅号

官方微信公众号

客服个人微信号

全国服务热线:

0595-22880819

公司地址: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
运营中心:福建省泉州市

Email:506070961#qq.com

Copyright   ©2015-2025  老秘网 责任编辑:释然Powered by©Discuz!技术支持:秘途文化  备案号   ( 闽ICP备19022590号-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