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导讲话是领导活动的组成部分,讲话稿是领导讲话的书面载体,具有传达政策,指导工作、布置任务,报告情况和交流信息的功能,用途十分广泛。关于“怎样才能写好”这个问题,历来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各人有各人的看法,没有统一的答案。下面,我根据教材《公文写作与处理》的内容、吸收部分公文专家的观点、结合本人以前的工作经历,以及这几年来在从事文秘工作的一些感悟,归纳了四点与大家交流、探讨。, Z+ S$ M+ R" C5 J: L6 p8 o: F
% h U+ m" t* V+ f7 Q' o J一、关门“当领导”/ N- c7 T' F( l$ M- O5 ]0 [
; ?) C' f b; }. F w所谓的“关门当领导”,就是指秘书在写作过程中要调整心态,换位思考,将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,站在领导的高度,研究上级的政策,梳理本行业、本部门的工作态势,通盘考虑全局性的工作,在此基础上,提出本单位工作的方法和措施。(打个比方,你在为书记写稿子时,要想到“我就是书记”、在给市长写稿子时, “我就是市长”,给局长写稿子那就是局长了。不能受岗位、职位的局限。秘书“虽是小人物,但考虑的都是大问题”,---由于又当“书记”、又当“市长”、“局长”,总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,时间长了,秘书的能力也就比较全面了,所以,你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:很多领导都有过当秘书经历)。: \9 [4 I' `8 h# _& |
' P8 H( C+ T! k/ Q# t7 i4 m8 l4 B
7 g" }/ p; Q. {- [ \0 ?说到这,有的同学会问,你本来就是一小秘书,你把自己摆在领导位置,这样合适吗?合适,不仅合适,而且很合适。通过刚才讲过的秘书定义知道,秘书其中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当参谋、出主意,而撰写领导讲话稿,就是当参谋、出主意的主要体现。只有在思想上真正进入了“领导状态”,也才最大可能地知道“领导在想什么”、“哪些工作需要加强”、“什么措施最得力”,这样,写出的讲话稿才会定位准确,这样的讲话才“像”领导讲话。
& \0 d1 }8 W6 P+ C5 j
5 |1 V* f, N4 t
9 t& m- F5 R; E( P/ W5 k$ x% ~总之,就是要求秘书在撰写讲话稿的过程中,关起门来“当领导”,忘记自己的身份,进入“忘我”的境界、“失去自我”,从领导的角度去分析问题、研究问题、解决问题。做到“平时我学领导,写前我问领导,写时我是领导”。(当然,“关门”当领导,也就是关门时,你把自己当成领导,当一“开门”,你该是谁还是谁。)( J5 o' ]0 u5 z) Y3 Y, a2 l
& a+ |% s1 p% F1 G% h( k
0 g* r9 e& o7 V7 X6 j二、少说“普通话”* [/ C: g4 }; ~( n' i/ Z% o
5 ^. s8 L8 ?, ]& b' F
. e" C R8 W+ T# R, [' z; a( r唐太宗李世民说过:“语言者,君子之枢机,‘谈’何容易!”,皇帝都感到说话不容易,可见,说话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少说“普通话”,就是要多讲领导想讲的话,多讲能体现领导“水平”与“特色”的话,少说空话,大话、套话。当然,也不是要领导多讲方言。要想让领导讲出“水平”、体现“特色”,需要做到下面的“四要”。
- O; g& p e& n+ }( ~
: \% d8 P5 K+ k3 i8 v( P$ ~
$ b5 [1 N9 F! j% U- O: T% G一要“文如其人”。这里的“人”不是讲话稿的撰写者,而是指讲话稿的使用者---领导。讲话稿是领导的讲话稿,必须反映出领导的个体特征。具体来说:一是体现领导性格。大家知道,“人上一百,形形色色”,‘千人千面’,领导首先是人,而且是性格各异的人,有的豪放率真,有的沉稳含蓄,有的幽默风趣,有的沉闷古板……。不同性格的领导,其讲话的风格必然不同,对事例、句式、词汇和语气的选择也不一样。“罗卜青菜,各有所爱”,有的领导喜欢文风平实,语言纯朴;有的领导讲究文采、偏爱对仗工整。作为秘书,一定要因人而异,“看人下菜”,写出体现领导性格的讲话稿。切不可“千人一面”,更不能“张冠李戴”,使领导风格错位。(我研究了省委徐光春书记的讲话,发现他好用古文,喜欢引经据典,去年,他在郑州大学讲话时,整篇讲话稿3000多字,引用“古文”达16处之多。我在部队工作时,我们师长讲话,就喜欢用数字,因为他从老山前线回来,文化程度不高,只相信数字,什么“知乎者也”,他根本没兴趣。所以,我们这一帮当参谋的给他写讲话稿时,首先做的是找数字。)。二是符合领导身份。这里所讲的身份主要是指领导所担任的职务。具体到某位领导其职务总是一定的,不同职务的领导,讲话的角度不同,讲话的内容也有区别。(例如:书记与市长不同,市长与局长不同,正局长与副局长又不同。正职要从全局的宏观出发,讲工作的意义、原则和思路,而分管的副职则要讲具体工作的要求、措施和步骤。如果正职做主体报告,副职要讲话可从贯彻落实的角度讲几点意见,如果是副职做报告,正职可从宏观的角度提几点要求)。三是流露领导情怀。刚才讲过,领导也是人,人是有感情的,领导也不例外。大凡处在一定位置的领导,绝大多数对党的事业是忠诚的,对人民群众是有深厚感情的,写不出领导真情实感的讲话稿,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讲话稿。" J4 a, A9 D; V" N2 X1 s- d0 O" G" ~
' r# [/ J4 ]$ [4 ~1 r; ^3 \
7 R {" b* s. t5 z v; Y二要“有的放矢”。这里“的”有两方面所指,一是讲话的内容,二是讲话的对象。: _2 x+ h, U }
# P# w! S- n& m r
从讲话内容来讲,要言之有物,不能虚无空洞。因为领导讲话都是有目的的,或解决问题,或阐明思想,或发表评论,或兼而有之,所以讲话稿写作要体现鲜明的导向性和现实的操作性,不要讲假话、套话、空话。最好是简洁明了,开门见山,一语中的,不能让人听了不解其意,听了半天,不知“你要干什么”、“要我怎么干”;拿破仑对秘书们一再重申的训令就是六个字:“要清晰!要明白!”(视情况举例子)/ Y* U* x# B, r
3 [' { \3 f2 l- u/ Z/ Z
$ H; w- Q; {: V从讲话的对象来说,秘书不仅仅要考虑到领导的风格,也还得顾及听众的感受,听众也是讲话稿写作的重要依据。少说“普通话”,就是要讲群众想听、愿意听、听的懂,起作用的话。(如在机关干部会议上的讲话,要讲究点文采,理论性、逻辑性可以强一些;如果听众是基层干部群众,就要注意语言的平实,直来直去,你说的太深了,满口的文言文,别人也听不懂,犹如“对牛弹琴”,毛主席早就批评过,“对牛弹琴”不是牛的错,而是人的错)。当然,要想提高讲话效果,还得要考虑领导讲话时与听众的互动交流,不能让领导演“独角戏”;(就如教学一样,教学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,教与学是分不开的,我教你才学,我不教你学叫自学,你学我才教,你不学我也没法教,我在讲台上口若悬河,天花乱坠,云里雾里,你们在下面该干嘛干嘛,跟没事人一样,那讲课又有什么效果?当然,今天没有。请问平时的课堂上有没有这种情况,---这个可以没有--)
2 f7 Y" B& o4 U7 ^: Z1 O n
4 W" N# g2 g0 N. i6 A. K; L2 n' q# C8 M5 p' ~8 f# H
三要“言当其时”。白居易曾说过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诗歌合为事而作”。领导讲话也是在一定的时空下进行的,不能讲几年都是那几句,没有任何时代特征。作为领导者,不仅要善于顺应时代潮流,更要敢于推动和引领时代潮流。所以,起草领导讲话稿还要把握时代脉动,点击新生事物,撷取鲜活语言。. x- |/ l1 | C2 x6 y4 A
$ ?% m2 m; F3 Z# D/ \) M! ?
# M0 m% p* R% K$ h* {+ I$ N四要“勇于创新”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,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,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。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,起草领导讲话稿也不例外。作为领导,他也不喜欢人云亦云,总希望提出高人一筹的见解来;大家听领导讲话,也都希望听到新鲜的东西,对自己有用的东西。所以领导讲话中就要尽量涉及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,加大信息量,扩大知识面,让人耳目一新。有些领导讲话效果之所以不好、没人愿意听,原因往往在于好讲官话、套话、老话、废话,习惯于从文件中来到文件中去,讲的尽是原则性道理和程式化语言,本文由老秘网推荐,老腔老调老面孔,模式僵化,千篇一律,缺乏新意,毫无生气。(比如:会议没有不隆重的、闭幕没有不胜利的,讲话没有不重要的、领导没有不重视的、策划没有不精心的、部署没有不周密的、宣传没有不广泛的……。还有,中央讲了省里讲,省里讲了市里讲,市里讲了县里讲,你讲我讲大家讲,讲的都是一样的内容,没有结合本地、本部门工作实际,没有独立见解,全是照搬照抄,会议也开了,领导也讲了,但没有产生什么效果。)因此,讲话稿只有不断创新,才能使领导的意图更加完善、丰富和全面,才能打动听众,发人深省,更好地传达意旨。
2 D2 A! Q% J! m" P
; n8 C: z i0 c) L" J4 e B9 C: C. X" O, y
三、执笔“三分主”
1 z, s- Z$ o& O3 _4 C. g, Q% k/ j+ y Q$ B8 W. C
实践证明,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讲话稿,秘书必须要有发挥的机会和空间。执笔“三分主”就是要求秘书在写作过程中,遵循领导写作意图,尊重领导意见,而不能拘泥于领导个人,要有“三分”的主见。当然,另外的“七分主”是领导的,否则主次不分了,那就不是“领导的讲话稿”,而是“秘书的讲话稿”。2 c. n2 ^$ i6 d( h$ g
7 O% m X: ^7 g( v0 `7 F: C, @$ i5 y0 k% _+ G+ I
实际工作中,领导在向秘书交代任务时,有的喜欢交代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甚至连提纲都给你列好,让你“照单做菜”。这样做,对秘书来说是固然是省了不少事,至少不会出现大的失误,但是,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秘书的发挥。试想,如果领导的观点是正确的、全面的、与时俱进的,也就罢了,如果观点不全面,甚至不客观,而秘书还必须一味的被迫服从领导的观点,生拼硬凑一些材料去佐证领导的观点,这样的写作效果可想而知。更为重要的事,偏颇的观点或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工作。(说到这,我想问一下,你们认为“领导有没有判断失误甚至错误的时候”---“有,这个真的有”)。俗话说,“金无足赤、人无完人”。尽管现在的领导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,知识丰富,博学多才,但由于他们从事领导工作后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应付行政事务,接受新知识的时间相对较少,有时也会觉得知识不够用,甚至在某些领域出“短板”甚至“空白”。此时,秘书人员应当在不影响领导威信的前提下巧妙地给以提醒或弥补。这样,领导与秘书的知识结合起来,形成互补,将对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。在秘书学上,将领导与秘书的关系延伸至“互补关系”就是这个道理。(试想,如果你起草的讲话稿,不仅“体现了领导意图”而且还“发展了领导的意图”,写出连领导都没想到,连领导都受启发的东西,领导能不满意吗?如果你没有任何主见,东拼拼、西凑凑,这儿抄一段,那里搬几句,这样领导会认为你就是个“二道贩子”,会觉得这伙计要么是水平不行,要么是在敷衍他。)# k$ b# Q0 z' ]
- R8 Y3 R, q% E1 w6 H) n) n
/ x9 k* |4 ^9 {) c当然,这里说的是“执笔三分主”,就是要求秘书在写作的时候,有一定的主见,如果领导认为这“三分主”不符合他的意图,那秘书也不要坚持。因为,一开始咱们就谈到,秘书在工作中作用始终是辅助性的,没有决定权,秘书可以领导的口气写讲话,但秘书终归是秘书,不能越俎代庖,反客为主,将自己意见强加于领导。(这里可视情况举例子)
+ y4 s9 L5 ^ y% ]! z }6 V
4 g8 C- i* H( u4 x( \ b. X7 t- V! s& `- A
四、苦练“基本功”/ m- k) B. m, Y
. G8 i2 x; L4 c- Z
2 ]3 a; _9 H& u' y4 a5 E6 o 5 H' ~# p& a* r8 l3 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