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反对享乐主义,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”。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一针见血,切准了及时行乐这个“思想病灶”,击中了特权思想这个“神经中枢”。摈弃享乐主义,必须切除干净变质坏死的“思想病灶”,彻底遏制发送错误信号的“神经中枢”,以惩戒之剂安神醒脑,用信仰之方补气养元,重振昂扬向上、奋发有为的精气神。, M2 I4 g6 h4 m4 J# l- J5 T" X
2 L# r B# u2 s% |2 y$ G贪图安逸、耽于享受,入高档会所、泡歌厅舞厅,甚至寻求感官刺激,斗酒赌博,包养情人……近些年来,少数党员干部表现出的享乐主义倾向,令人骇然。他们在精神风貌上是“懒怠型”,萎靡恍惚,不思进取,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;在价值取向上是“利己型”,拈轻怕重,怕苦怕累,事情多做一点就觉得吃亏,待遇稍差一点便满腹牢骚;在生活方式上是“玩乐型”,情趣低俗,玩风盛行,今朝有酒今朝醉,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。群众质问:“这还是党的干部吗?”1 F k' p Y% b
5 T1 Q7 x ~4 d一代代共产党人以“与人民同甘共苦”为要求,以“吃苦在前、享受在后”为准则,以“两个务必”为告诫,建树起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。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写在铿锵的入党誓词里,蕴含在常抓不懈的思想教育中,体现在薪火相传的精神承续里,是我们党团结带领群众的力量之源、长期执政的道义基础。但为何总有人抵制不住侵袭和诱惑,染上享乐主义的风气?
7 }3 P9 u" j; a1 f$ b$ s: A
! s: s9 o; D& }9 d8 O党内有一些这样的人,或在革命年代吃过苦,或在建设岁月受过累,或在改革时期立过功,然而一旦“时位”变化,以功臣自居的情绪便潜生暗长。无论是当年刘青山所说“老子革命那么多年,该享受一下了”,还是今天一些落马者所言“干出过不小成绩,吃点喝点享受点算什么”,抑或是一些人的开脱言辞“没有功劳有苦劳,没有苦劳有疲劳”,莫不体现内心深处的居功自傲思想。这些人把过分的享乐当成是“功劳红利”,把不当的福利看作是“辛苦溢价”,国家实力的日益雄厚更让他们觉得,中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,自己这一辈子艰苦奋斗几十年,可以享点福,让他人后任干去。
+ F6 c% }1 Q1 a! M: w" \, Z2 {$ \ b' U$ N/ R! V# L
这种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一下的想法,一旦与手中的权力合流,滥用特权便具备了从思想到行动的主观条件。现实生活中,一些领导干部忘记了“权为民所赋、权为民所用”的告诫,在“有权不用,过期作废”的观念作祟下,利用职务便利,尽行享乐之事。拥有资金,就变相发放各种超额福利;握有土地,就超规格修建楼堂馆所;有审批权,就享受于各种“跑部钱进”的拉拉扯扯。至于那些违规占有多套住房的,超标配备豪华公车的,肆意侵占群众利益的,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的,俱是一些“特权通吃者”留下的劣迹。 Z8 R8 f5 }5 m0 X
* s3 s \- _- X' |( K9 _+ Z4 G, l% X
早在全国解放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,毛泽东同志就深有预见地指出,要警惕那些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,要警惕那些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思想。今天的环境,远比当年更为复杂,各种诱惑也比过去更多更大,全党同志务必警醒起来,奋斗起来,决不能让无数先贤为之前赴后继的民族复兴夙愿在我们手里停滞,决不能让一代代人为之流血牺牲的使命在我们这一代耽搁。
- s t7 L! A3 U. `' _0 {. _7 q* I
" E7 l+ S, e3 B, _* V# z: p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提出,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、住房、配车、秘书配备、公务接待、警卫、福利、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,落实不赠送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,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。这些从我做起、率先垂范的举动,为全党反对享乐主义、勤政敬业、廉洁奉公树立了榜样。$ l: Z2 [5 e+ X( ?( Y, ?
0 {( E7 P8 |5 g9 q
成为党的一员,就当以造福人民为念,以鞠躬尽瘁萦怀。既是“当官”,就别想“发财”,更别想贪图享乐、借机牟利。今天,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,唯有锤炼坚定的信仰,锻造纯粹的党性,摈弃享乐主义,坚持艰苦奋斗,才能赢得民众信任和信赖,才能把事业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。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3年06月26日 05 版)
: ], a' @0 R) r4 H
# L( }% J1 }; d
1 e; D3 M8 [9 Y3 p1 i |